2011年9月23日 星期五

聖奧思定主教論牧者:所有的善牧都在一位牧者內

聖奧思定主教論牧者
所有的善牧都在一位牧者內

基督是你的牧者與審判者;祂辨認誰是祂的羊,誰不是祂的羊。祂說:「凡是我的羊,都聽我的聲音,他們也跟隨我。」

在這裏我發覺,所有的善牧都在一位牧者內。因為善牧並不缺乏,而是所有的善牧都在一位牧者內合為一體。若說有許多善牧,就意謂他們分裂了。這裏只宣稱有一位,因為要強調牧者之間的團結。在此不提牧者們,而只提唯一善牧的理由,不是因為主未曾找到一位可以把祂的羊託付給他的牧者。主把羊群託付給了一位牧者,因為牠找到了伯多祿。是的,主在伯多祿身上也強調了團結。宗徒有多位,祂卻只對一位說:「你牧放我的羊。」不要相信,今天教會缺乏善牧,也不要相信我們缺少善牧:不要以為天主的仁慈不願產生善牧和指派善牧。

的確,如果有好羊,也有好牧者:因為好牧者是從好羊群中產生的。但是所有的好牧者都在一個善牧內,大家成為一體。只要他們牧羊,就是基督在牧羊。因為新郎的朋友不是用他們自己的聲音說話,而是因為聽到新郎的聲音而非常歡樂。所以當他們牧羊時,就是基督自己在牧羊。祂說:「我牧羊」,因為主的聲音、主的愛,就在他們內。當主把羊託給伯多祿時,如同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祂願伯多祿與祂自己成為一體。這樣,祂把羊群託付給伯多祿的方式,是要祂自己作為頭,而使伯多祿代表身體,就是教會;這就好像夫妻二人成為一體。

因此,主把祂的羊託付給伯多祿時,為了表示祂與伯多祿的合一關係,首先說了什麼呢?祂說:「伯多祿,你愛我嗎?」他答道:「我愛你。」主又問:「你愛我嗎?」他又回答說:「我愛你。」第三次主又問:「你愛我嗎?」他答道:「我愛你。」主確定伯多祿對祂的愛,是為了鞏固合一。這樣,這位牧者在這些牧者內牧養祂的羊,而這些牧者是在這一位內牧羊。

聖經未提到牧者們,但並未忽略他們。牧者們有理由誇耀,但「誰要誇耀,應在主內誇耀。」這是說:是基督在牧羊,他們是為了基督,並在基督內牧羊;除了為基督,他們並不謀求私利。這不是由於缺少牧人(一如先知預言將來的惡劣時代),基督才說:「我將牧放我的羊」,我找不到一個人可以把羊託付給他。即使在伯多祿及其他宗徒在世時,唯一牧人–在祂內所有的牧人成為一體–曾說:「我還有別的羊,不屬於這羊棧,我必須把牠們領來,好成為一個羊群,一個牧者。」

因此,所有的牧者都應在一位牧者內,都發出那一位牧者的聲音,使羊群聽見,並追隨他們的牧者,不是追隨任何的牧者,而是追隨唯一的牧者。所有牧者都該在這一位牧者內發出一個聲音,而不是不同的聲音。「弟兄們,我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大家要言談一致,在你們中不要分裂」。所有的羊都應聆聽這根絕了分裂、掃除了異端的聲音,並應追隨他們的牧者,祂說:「我的羊聽我的聲音,也跟隨我。」

(常年期第廿五週星期五)

2011年9月22日 星期四

聖奧思定主教論牧者:我要在茂盛的牧場上牧羊

聖奧思定主教論牧者
我要在茂盛的牧場上牧羊

「我要從各民族中領他們出來,從各國將他們聚集起來,領他們回到自己的地區;我要在以色列的群山上牧放他們」。上主豎立了以色列的群山,就是聖經的作者。你們要在那裏安全地牧羊,凡是從聖經聽到的,你們要好好體味;聖經以外的,要加以擯棄。你們要聽牧者的聲音,以免迷失在霧中。你們要集合在聖經的山上。在那裏,有你們心靈的美味,沒有毒物,沒有不可吃的東西,那裏有極肥沃的牧場。只有你們這些強壯的羊,請來吧!在以色列的群山上獲得牧養吧。

「我將在小溪畔和本國的一切牧場上,牧放他們」。從我們以上所說的山上,流下福音的小溪,因為「他們的聲音達到地極」;世界各地也都成了一片優美肥沃的牧場,以牧養羊群。

「我要在茂盛的牧場上牧放他們;在以色列的高山上有他們的羊棧」,這就是說:他們能安息在裏面,他們在那裏可以說:「好啊!」他們可以說:「是真的,是明顯的,我們沒有受騙。」他們將安息在天主的榮耀裏,好像在羊棧裏一樣。「他們安眠」,就是「安息在歡樂中」。

「在以色列的群山上,在肥美的牧場上吃草。」我已經談到以色列的山、優美的山–我們所仰望的山,能給我們救助的山。但是我們的救助者是來自那創造天地的天主。因此,我們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優美的山本身,要依靠上主的話:「我要在以色列山上牧放我的羊群」。也不要停留在那物質的山上,因為上主接著說:「我要牧放我的羊」。因此,你要舉目望山,仰望那能給你賜下援助的山。然而,你要注意祂的話:「我要牧放」,因為你的救援是來自創造天主的上主。

上主這樣作結論說:「我要按正義牧放他們。」你看!天主獨自牧放,用正義牧放羊群。因為人怎能公正地判斷別人呢?到處充滿著妄斷。我們對某人絕望時,他可能忽然改變,成為很好的人;我們對某人非常信任時,他可能忽然改變,成為最壞的人。我們所怕的是不確定的;我們所愛的,也不是確定的。

一個人今天是怎樣的,連他自己也難知道。可是,人稍微知道,他今天是怎樣的人;但是明天如何,連他自己也不知道。因此上主以正義牧放;按每人的情況而分施:把這些賜給這些人,把那些賜給那些人,或此或彼,都按每人所應得的。因為祂知道祂在做什麼。祂以正義而牧放;祂救贖了祂所審判過的羊。所以祂按正義而牧羊。

(常年期第廿五週星期四)

2011年9月21日 星期三

聖奧思定主教論牧者:你們要遵從他們的教訓,不要效法他們的行為

聖奧思定主教論牧者
你們要遵從他們的教訓,不要效法他們的行為

「因此,牧者們!聽上主的話吧!」牧者要聽什麼話呢?「吾主上主這樣說:我要攻擊那些牧者;並從他們手裏追討我的羊。」

天主的羊啊!你們要傾聽,要學習:天主從惡牧人的手裏討回祂的羊,追查死在他們手中的羊。因為天主曾藉同一位先知說過:「人子!我立你作以色列家族的警衛;你要聽我口中的話!應代我警告他們;因此,當我告訴惡人說:『惡人!你必喪亡!』你若不講話,也不警告惡人離開邪道,那惡人因自己的罪惡必要喪亡;但我要從你手中追討他的血債。你若警告惡人,叫他離開邪道,但他不肯歸正,不肯離開邪道,他必因自己的罪惡而喪亡,你卻救了你自己。」

弟兄們,這是什麼意思?你們看到,緘默不語是多麼危險嗎?罪人死了,而且他該死;他死在不敬和罪惡中;因為他沒有聽牧者的警告而致死。因為他原來能找到永生的牧者,就是那說:「我活著」的上主;但是他疏忽了,那被委派作警衛者也沒有警告他。因此,他理當死亡,而那作警衛的也應受懲罰。但是上主說:當我用劍危脅他時,如果你向他說:「你一定要死了!」而他竟不躲避那迫近的劍,而致劍落身亡,他便是死在罪惡中,而你卻保存了性命。因此,我的本分是不該緘默不語;至於你們的本分是,如果我保持緘默,你們要從聖經中聆聽至高牧者的話。

既然我說了以上的話,那麼,讓我們看看:上主是不是把羊從惡牧人手裏領回來,再交給好牧人。我確實知道祂把羊從惡牧人手中領回來,因為祂這樣說:「我從他們手裏追討我的羊;我不再讓他們牧放羊群。」因為當我說:「要他們牧放我的羊群」時,他們卻牧養自己,而不牧養我的羊。因此,「我不再讓他們牧放我的羊。」

上主怎樣不讓他們牧放祂的羊呢?「你們要做他們所吩咐的,不要效法他們所做的。」這好像說:「他們說我的話,他們做自己的事。」如果你們不做惡牧者所做的事,他們就不是牧放你們;你們做他們所吩咐的事,便是我在牧放你們。

(常年期第廿五週星期三)

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

聖奧思定主教論牧者:教會像葡萄樹,日益增長,伸展到各處

聖奧思定主教論牧者
教會像葡萄樹,日益增長,伸展到各處

「我的羊在群山峻嶺中迷了路;我的羊四散在全地面上。」「我的羊四散在全地面上」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些人貪戀塵世財物和世俗的光榮;他們喜愛的、貪慕的就是這些。他們不願死亡,不願使他們的生命隱藏在基督內。「四散在全地面上」,因為他們貪戀世上的財物,成為迷路的羊,便四散在全地面上。他們分散各地:但只有一位母親–驕傲–產生了他們,一如我們的慈母教會產生了所有的基督徒,而散佈到普世各地。

這不足為怪:如果驕傲產生分離,愛德便產生統一。可是這位慈母教會自己就是一位牧者,她到各處尋找迷路亡羊:堅強那軟弱的;醫治那患病的;包紮那受傷的。雖然他們彼此並不相認,但慈母教會卻都認識他們,因為她把他們與她塑造成一體。

這樣,慈母教會就像一株葡萄樹,繁榮滋長,伸展到各地。我所說的那些亡羊就像無用的葡萄枝;園丁不得不用鐮刀砍下那不結實的葡萄枝,這是為了修剪葡萄樹,免得全部被鏟除。葡萄枝被砍下來後,就留在原處。但是葡萄樹向四處伸展,認識那些留在樹上的葡萄枝,也認識那些被砍掉而放在旁邊的葡萄枝。

然而,它仍要去叫回那些迷路的;因為保祿宗徒論及被剪去的葡萄枝說:「天主能夠把他們再接上去。」所以,無論你說是迷路亡羊,或是被剪去的葡萄枝,天主總是能夠把牠們叫回來,或是把被剪去的葡萄枝再接上去,因為祂是至高的牧者,是真正的園丁:「我的羊四散在全地面上,沒有人去尋找,沒有人去把牠們領回來。」這是說,在惡劣的牧者中沒有一個人這樣做。

「因此,牧者們,聽上主的話吧!我是生活的–吾主上主說。」你們要注意祂開始的話:這是天主的誓言,是指著祂的生命起誓。「上主說:我是生活的。」牧者們死了,但羊群是安全的:因為上主是生活的,「上主說,我是生活的」。是哪些牧者們死了?是那些尋求私利,而不尋求基督利益的牧者。那麼,有沒有不尋求私利,而尋求基督利益的牧者呢?當然有,而且當然會找到。現在不虞匱乏,將來也不會缺少。

(常年期第廿五週星期二)

2011年9月19日 星期一

聖奧思定主教論牧者:無論順境逆境總要堅持

聖奧思定主教論牧者
無論順境逆境總要堅持

「迷路的,你們沒有領回;遺失的,你們沒有尋找。」我們好似生活在盜賊的掌握裏,和豹狼的爪牙下,我們要求你們為我們的險惡環境祈禱。這些羊也是倔強的。牧者去尋找這迷途的羊,但是因為牠們漫遊而遺失了,牠們便宣稱,這牧者不再屬於我們:「你們為什麼要我們?為什麼要尋找我們?」就好像說,我們召喚並尋找他們的理由,並不是因為他們迷了路、遺失了。其中一個說:「我若迷路,我若遭遇死的危險,你為什麼召喚我?為什麼要尋找我?」我說:「因為你迷路了,我要把你領回來;因為你遺失了,我要尋找你。」他說:「我願意迷路;我願意遺失。」

你願意迷路,願意遺失嗎?我不願意這樣做,豈不更好!我敢大膽的說:我不合時宜。但因我聽到保祿宗徒說:「你要宣講真道,不論順境或逆境,總要堅持不變。」對誰是逆境呢?對誰是順境呢?對於願意聽的人,就是順境;對於不願意聽的人,就是逆境。我雖然是不合時宜的,我敢說:「你願意迷路,你願意迷失,我卻不願意!」因為我所敬畏的那一位不願意。假設我願意這樣做,就請聽祂責斥的話:「那迷失的,你沒有領回;那遺失的,你沒有尋找」。難道我寧要怕你而不怕祂嗎?要知道,「我們眾人都該出現在基督的審判臺前」。

我將領回那迷途亡羊;我要尋找那遺失的羊。你願意與否,我要這樣做。在我尋找時,樹林中縱然有荊棘刺痛我,我也要走遍條條狹路,穿過所有叢林。只要我所敬畏的上主賜我力量,我必要到處去尋找。那迷路的,我必要領回;那將遺失的,我必去尋找。如果你不願我受苦,你就不要迷路,不要遺失!我為了你的迷路、你的遺失而悲傷,還是小事。我害怕的是,如果我忽略了你,也就是殺害了那強壯的。請注意以下的話:「連那強壯的,你也殘殺了。」如果我忽略迷路和遺失的,那強壯的也將樂於迷路而遺失。

(常年期第廿五週星期一)

2011年9月18日 星期日

聖奧思定主教論牧者:論軟弱的基督徒

聖奧思定主教論牧者
論軟弱的基督徒

上主說:「瘦弱的,你們不扶養。」這是對邪惡的牧者們所說的,他們是假牧者,只尋求私利,而不尋求耶穌基督的利益;完全不照顧羊群;患病的羊,也不醫治,卻喜愛吃羊奶、穿羊毛衣。所謂「軟弱的」,是指不健康的,因為稱之為軟弱的,也包括患病的在內。可是,在軟弱的和患病的(就是不健康的)二者之間有所區別。

弟兄們,當我試圖做這種區分時,也許我們能講得更清楚、更確切,或者另一位有經驗而聰明的人做得更好。目前,我只是按我所了解的、給你們講解聖經。關於那瘦弱的,但願他不遭遇試探,而受傷害;病弱的人已經因某種貪慾而患病,貪慾在阻止他走上天主的道路,並負起基督的軛。

你們要注意那些願意善生的人,他們立志要度一個好的生活;但他們雖然已有行善的準備,還沒有忍受痛苦的能力。然而基督徒的健康不只在於行善,也在於忍受痛苦。因此,有些人表面看來熱心行善,但一遇困苦,便不願或不能忍受,便是軟弱的人。至於那些心懷惡念,貪戀世福的,不願行善,都是像臥病不起的人;奪去了他們行善的力量。

這種人便好似癱子:抬他的人既不能把他們抬到主跟前,就揭開屋頂,把他縋下去。這在靈魂方面,就好像你願意揭開屋頂,把癱瘓的靈魂縋到主面前。他四肢癱瘓,不能行善,擔負著罪惡的重擔,又因惡念而疾病纏身。由於你的四肢行動不自如,患了內在的癱瘓,不能到醫生那裏去。(或許醫生就隱藏在室內–因為聖經的真正意義是隱密的。)你要把隱密的顯示出來,打開房頂,把癱子縋下去。

那些不這樣做,或疏於這樣做的牧者,要聽主的話:「那患病的,你們沒有醫治;那受傷的,你們沒有包紮」,這一點,我以上已經說過。人由於害怕考驗而受傷;這裏有些東西可以包紮他的傷,就是安慰的話:「天主是信實的,不會容許你們受試探,超過你們所能忍受的,祂必定給你們開一條出路,使你們能忍受得住。」

(常年期第廿五主日)

2011年9月17日 星期六

聖奧思定主教論牧者:給與安慰的繃帶

聖奧思定主教論牧者
給與安慰的繃帶

保祿宗徒說:「上主鞭打所收納的每一個兒子」,而你卻對你的信友說:「也許你將被豁免。」如果誰被豁免受鞭打之苦,誰就不算作天主的兒子。你要說:「那麼,上主鞭打所有的兒子嗎?」是的,祂鞭打所有的兒子,正像鞭打祂的獨生子一樣。那獨子生自聖父的性體,具有「天主的本性本體」,與聖父平等;祂是聖言,萬物是藉祂而造成的;祂本來不能受鞭打。因此祂穿上了肉體,以便受鞭打。那麼,天主鞭打了無罪的獨子,祂能夠放過那有罪的義子嗎?保祿宗徒說:天父召叫我們做祂的義子。我們做了祂的義子,好使我們與祂的獨子成為共繼承者,甚至作祂的基業:「你請求我,我必將列邦賜給你作基業」。基督受苦受難時便給我們樹立了模範。

但是,顯然地,為使軟弱的基督徒、面對未來的試探,不致跌倒,善牧不該以虛偽的希望欺騙他,也不該使他因恐懼而氣餒。該對他說:「你要準備你的靈魂承受試探。」也許他開始戰慄、驚惶,拒絕前進。你還可說其他的話:「天主是信實的,祂絕不容許你們受試探超過你們所能承受的。」宣講未來的痛苦時,強調天主的應許,就是使軟弱的人堅強。對那過份害怕而驚恐的人,你要向他說明天主的仁慈:這不是說將不會有試探,而是因為天主不容許人受他所不能承受的試探–這樣你就是在包紮那受傷的。

有些人聽到將要來的困難,便更加武裝自己,好像口渴的人想喝水一般。他們認為:治療信友的普通藥物對他們自己並不重要;他們甚至尋求殉道者的光榮。還有其他的人聽到將來那不可避免的考驗,當這考驗來到時,便灰心喪志、不能前行。但是這種事情發生在基督徒身上是正常的,而且除非一個人希望作一個真基督徒,其他任何人是不會體驗到這些考驗的。

你要提供安慰的繃帶,要包紮那受傷的。你要說:「不要害怕,你所信仰的那位,在你受試探時不會離棄你。信實的天主,不會容許你受試探,超過你所能承受的。你聽到的不是我的話,而是保祿的話,他也說:『基督在我內說話,你們願意要一個證據嗎?』因此,當你聽到這話時,就是聽基督親自在說話,就是牧養以色列子民的牧者在說話。聖經有話對祂說:「你給我們喝適量的眼淚。」保祿宗徒所說「祂不容許你們受試探超過你們所能承受的」,先知則說「適量的」。天主糾正你又鼓勵你、恐嚇你又安慰你、打擊你又治癒你。你不要拒絕祂。

(常年期第廿四週星期六)

2011年9月16日 星期五

聖奧思定主教論牧者:準備你的心靈承受試探

聖奧思定主教論牧者
準備你的心靈承受試探

你們已聽到壞司牧喜好的是什麼。現在再看他們所疏忽的是什麼。「瘦弱的你們不扶養;患病的你們不醫治;受傷的你們不包紮;迷路的你們不領回;遺失的你們不尋找,反而用強力和殘暴去管治他們、宰殺他們」。所謂瘦弱的羊是指缺乏勇氣的信友,當他疏忽或未準備時,誘惑一來,便會陷於其中。

一位疏忽的牧者不會對這種信友說:「我兒,你前去服事上主時,要固守正義與敬畏,並要準備你的心承受試探。」一位如此說話的牧者便會使軟弱的堅強,使他由軟弱變為剛強,這樣,當他有了信德時,便會輕視現世的榮華富貴。因為如果他會希冀現世的榮華,他將被此世的榮華所腐蝕;一遭遇逆境,便會受到傷害,甚至喪亡。

所以,這樣的建築師、不是把信友建在磐石上,而是把他建築在沙土上;而「磐石就是基督」。基督徒應效法基督的受苦受難,而不該尋求逸樂;對軟弱的人這樣說,他便會變為堅強:「你要預期會遇到此世的試探,但是假如你的心不離開吾主,祂必將從試探中拯救你。因為祂為了使你的心靈堅強,甘願來受苦、受死:祂來受人唾污,祂來戴茨冠,祂來聽人辱罵,最後被釘在十字架上。這一切都是為了你,而你為祂卻沒有做過任何事。這一切不是為了祂,而是為了你。」

牧者怕講話而得罪人,不僅不準備他們接受試探,甚至預許他們現世的幸福,而這種幸福,天主也未曾許諾過要給現世的人。這是怎樣的牧者呢?主預言人在現世將苦上加苦直到世末;你卻要基督徒豁免痛苦嗎?正因為他是基督徒,在現世更應多受些苦。

因為保祿說過:「凡願在基督內虔誠生活的人,都將遭受迫害。」但你這位牧者只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基督的利益;你忽視保祿所說的:「凡願在基督內虔誠生活的,都將遭受迫害」;你卻說:「如果你願在基督內虔誠生活,你將充滿一切福樂。如果你沒有子女,你將擁有眾人,並且扶養他們,沒有一個會死去。」這就是你建築的方式嗎?請注意你在作什麼,你把房屋建築在哪裏。你是在沙子上築屋。風吹雨打,洪水泛濫,衝擊這座房屋,它將會坍塌,成為一片廢墟。

你該把這座坍塌的房子從沙子中扶起來,安置在磐石上:你願意誰成為基督徒,就該使他生活在基督內。要讓他觀察基督無辜而受苦難;讓他注意無罪的基督,為祂所沒有偷竊的而補償;要讓他注意聖經告訴他的話:「祂鞭打所收養的每一個兒子。」要教他準備受鞭打,或者設法不要被收養為兒子。

(常年期第廿四週星期五)

2011年9月15日 星期四

憶念梵二:積極參與禮儀慶典(四)

憶念梵二:積極參與禮儀慶典(四)    恩保德

信友的禮儀革新(聖祭禮儀)首先從奉獻禮開始。奉獻禮之改革在使人們認清此禮仍未是奉獻耶穌的體血,而是人把餅酒奉獻於祭台上。在特倫多彌撒中,輔祭把餅酒呈獻於祭台上,然後由主祭背誦以下經文:「至聖的父,全能永生的天主,求你收納在此無玷的獻品:我--你的僕人--把它呈奉於你,我的生活與真實之天主,為賠補我的無數罪惡、過失和怠忽,並為在場所有在我周圍的與祭者、以及生者死者、諸位信徒……主,我們把救恩的爵杯,奉獻給你、求你大發慈悲,使它猶如馨香之氣、升到你的神威臺前,為拯救我們及整個的世界。亞孟。」

在新彌撒中,主祭收納了信眾所呈奉的餅酒後,他便代表信眾念:「上主,萬有的天主,你賜給我們食糧,我們讚美你;我們將大地和人力的產物,呈獻給你,使成為我們的生命之糧。」信眾答:「願天主永受讚美。」主祭供奉祭酒時念:「上主,萬有的天主,你賜給我們飲品,我們讚美你;我們將這葡萄酒,呈獻給你,使成為我們的精神飲品。」


新彌撒之奉獻禮所採用的經文其實是相當傳統的,極能表達出「奉獻」的本質:讚美天主的大能,此舉最能幫助會眾投入禮儀中。再者「讚美天主」與「感謝天主」的意義相近,「讚美」與「感恩」乃感恩經的精髓。就此,奉獻禮明顯地引領整個禮儀進入感恩經階段。

特倫多彌撒之感恩經就在主祭誦讀完頌謝詞及歡呼歌(聖、聖、聖……)之後;而主祭輕聲誦讀感恩經時,會眾是無法聽到的。新彌撒對感恩經卻有以下指引:

「現在開始整個感恩祭的中心與高峰,即『感恩經』。這是感謝與祝聖的經文。主祭邀請會眾舉心向上,祈求和感謝天主,並請他們與自己聯合祈禱。主祭是以整個團體的名義,經由耶穌基督,在聖神內,向天父祈求。感恩經的意義,是要整個信友團體,偕同基督,頌揚天主的偉大工程,並奉獻聖祭。感恩經要求會眾以恭敬及肅靜的態度聆聽。」(彌撒經書總論78)

《行祭常典》(The Roman Canon of the Mass)是非常古老的經文,故此無多大改動。最大的改變是喪失了特倫多大公會議所賦予的特權,那就是成為羅馬禮中唯一「感恩經」。其實在特倫多大公會議以前,羅馬禮所用的彌撒書眾多,於是,特倫多大公會議便選出其一,並指令使用。這「寶庫」為當時(即基督教改革時期)混亂與衝突的情況是極度需要的。《行祭常典》真的是非常古老的「感恩經」,因此,教宗保祿六世於一九六九年正式批核,並保留至今,即現在的感恩經第一式。為更能顯示感恩經的特質和更配合團體慶典,其他的感恩經亦陸續加上(仍可再加)。特倫多大公會議後,《行祭常典》仍是由主祭以拉丁文輕聲誦讀;一般信友,除了擁有私人彌撒經書的信徒外,很少知道彌撒的內容。當主祭獲准以當地語言大聲誦念感恩經時,許多司鐸為配合團體慶典,便選用其他的感恩經。這做法令那些堅持使用感恩經第一式的司鐸不快。

(系列之十七)

(原載公教報2011年9月11日)

聖奧思定主教論牧者:你該作信眾的模範

聖奧思定主教論牧者
你該作信眾的模範

上主述說了這些牧者愛好什麼以後,又指出他們忽視什麼。因為到處有生病的羊;健康而肥胖的羊卻很少,就是說:利用真理作食糧,攝取天主所給的飼料而身體健壯的羊。但是壞牧者也不愛惜他們:因為有病的、軟弱的、迷途的、喪亡的羊,他們都很少照顧。甚至挑選那些健壯和肥胖的,就能力所及、予以宰殺。這些羊還活著,牠們活著是由於天主的仁慈;但是從壞牧者的角度看來,他們是在殺害羊。你說:「他們怎樣殺害羊呢?」我說:他們生活不檢,而用惡表殺了羊。「你該顯示自己是行善的楷模」並「要作信友們的模範」,難道這些話對至高牧者的肢體中的天主之僕是白講了嗎?

若是健壯的羊觀察到自己的牧者行為失檢,如果他不顧天主的法規,而只注意到人,便在心中說:「如果我的牧者這樣生活,我是誰,他所作的,我為什麼不能作呢?」這樣,他便殺死了那健壯的羊。如果他殺了健壯的羊,他要怎樣對待其他的羊呢?即使這些羊不是他親自養大的,祂們雖然是健壯,也因他生活不檢而遭殺害。

我對你們說,我再說一遍:即使有些羊活著,即使牠們靠主的訓誨而堅強,堅持從他們的主所聽到的話:「你們要去做他們所說的,卻不要去做他們所做的!」但是,一位牧者在民眾眼前生活欠善的,就他本人而言,就是殺害了觀察到他的那個人。那麼他就不該因那人沒有死而竊喜:他固然活著,但他仍然是一個兇手。這就如同一個淫蕩的人企圖姦淫婦女,縱然那婦女是清白的,但他卻犯了姦淫。因為主的判詞是清晰而確實的:「任何人注視婦女,有意貪戀她的,他已經在心裏姦淫了她。」他雖然沒有進入她的臥室,但他已在他內心的臥室姦污了她。

同樣,凡在教友面前生活欠善的牧者,就他本人而論,就是殺害了羊,連健壯的羊也殺害了。誰效尤,就要死亡;誰不效尤,就要生活。但就惡牧者而論,他殺害了兩種羊,上主說:「你們宰了肥羊,卻不牧養我的羊群。」

(常年期第廿四週星期四)

2011年9月14日 星期三

聖奧思定主教論牧者:每人不該只顧自己的事,而該關心耶穌基督的事

聖奧思定主教論牧者
每人不該只顧自己的事,而該關心耶穌基督的事

我已經解釋了「吃奶」的意義,現在我們檢討穿羊毛衣的意義。誰供應奶,就是供應飲食;誰供應羊毛,就是對人表示尊敬。誰從民眾身上追求這兩項,就是牧養自己,而不牧養羊群:他們只知道貪求自己的生活所需,和別人對他們的稱讚與尊敬。

羊毛衣被認為是榮譽,因為能遮蓋赤裸。每個人都是軟弱的。那管理你們的牧者,不是如同你們一樣嗎?他帶著肉體,將來要死,他起居、飲食、睡眠;他生在世上,不久要死去。試想他本身是什麼,他是個人。當你對他特別尊敬時,就好像你遮蓋他的軟弱。

請看,同一位保祿如何從天主子民手中接受這種衣裳,他說:「你們接待我有如一位天主的天使。我為你們作證:如果可能,你們那時甚至會把你們的眼睛挖出來給我!」他因為受到極大的尊敬,就不責斥他們誤入歧途嗎?或者因為責斥他們而唯恐受到較少的稱讚嗎?假設他這樣做,他就成為牧養自己、而不牧養羊群的牧者中之一了。他也許對自己說:「這關我什麼事?讓每人為所欲為吧!我不愁吃喝,又有人尊敬我:我有足夠的奶和羊毛;讓每人走自己的路吧!」那麼,如果每人都為所欲為,你的一切就都安全了嗎?那麼,我就不願立你為領袖,我把你當作人民的一份子:「如果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也一同受苦」。

因此保祿宗徒提起他們如何對待他時,表示他並未忘記他們對他的尊敬,並證實他們接待他好像天主的天使,如果可能,甚至他們的眼睛也肯挖出來給他。可是他仍然去看顧生病的羊、腐敗的羊,割除毒瘡,也不憐惜腐爛的肉;請注意,他說:「那麼,因為我給你們說實話,反而成了你們的仇人嗎?」我以前說過,他吃了一些羊奶,他穿了羊毛衣,可是他並沒有忽視羊群;因為他沒有謀求私利,而謀求了耶穌基督的利益。

(常年期第廿四週星期三)

2011年9月13日 星期二

聖奧思定主教論牧者:保祿的芳表

聖奧思定主教論牧者
保祿的芳表

有一段時期保祿很是窮困,因為宣揚真理而身繫囹圄,弟兄們送來他生活所需要的一切。他寫信感謝他們說:「你們分擔了我的困苦,你們做得好。我已經學會了在任何環境中常常知足。我知道怎樣受窮,也知道過富裕的生活。我賴使我堅強的那一位,無所不能;然而,你們也實在做得好:因為你們幫助了我。」

可是他在接受他們的幫助時,願意指出,他不是牧養自己,而不牧養羊群的牧者;他所慶幸的更是他們的慷慨,而不是他們的幫助。那麼他追求什麼呢?他說:「我並不貪求餽贈,我貪求的只是歸在你們賬上的豐厚的利益。」他說:「我所貪求的不是我自己的滿足,而是不願你們受窮。」

因此,那不能像保祿一樣自食其力的牧者,可以吃羊的奶,以補助自己的急需,但他不要忽視他羊群的軟弱。所以他們不應貪圖私利,而被視為只圖滿足個人需要,才去宣講福音的人。他們應被視為燭照世人的真理之光。他們是世光,如同聖經所載:「你們束上腰,把燈點著」,又說:「人點上燈,不會放在斗底下,而是放在燈臺上,照耀屋中所有的人。照樣,你們的光也當在人前照耀,好使他們看見你們的善行,光榮你們的在天之父。」

如果你在屋中點上燈,不是需要加油,以免熄滅嗎?但若加了油而不能發光,那麼,你的燈便不配安置在燈臺上,而該立即拋棄。因此,牧者為了生活而需要接受,信友由於愛德而應捐獻。不應把福音視為搾取生活所需的工具,當作買賣的商品;倘若他們這樣銷售,便是把值錢的物品以賤價賣出。但願他們為生活而接受信友們的供應,但是,為了盡職宣講,願他們由主接受酬報。因為他們是因愛德、藉宣講福音為信友服務,不該從信友手中接受報酬。他們只能從天主那裏期望報酬,只有天主能賜給信友救恩。

那麼,牧者們究竟為什麼受到上主的指責呢?他們之所以受到指責,是因為他們雖然吃了羊的奶,穿了羊的皮,卻沒有盡心去牧養羊群。他們只求自己的利益,而沒有關心耶穌基督的利益。

(常年期第廿四週星期二)

2011年9月12日 星期一

聖奧思定主教論牧者:牧者自牧

聖奧思定主教論牧者
牧者自牧

我們要注意上主對那些牧養自己、而不牧養羊群的牧者所說的不徇人情的話。祂說:「你們吃羊奶,穿羊毛衣,宰肥羊,卻不牧養我的羊;瘦弱的你們不扶養;患病的你們不醫治;受傷的你們不包紮;迷路的你們不領回;遺失的,你們不尋找;反而用強力和殘暴去管治牠們;因為沒有牧人,我的羊就都四散了。」

這話是上主對牧養自己、不顧羊群的牧者,而不是對羊說的;祂提到他們喜愛什麼,疏忽什麼。他們喜愛什麼?「你們吃羊奶,穿羊毛衣」。因此保祿宗徒說:「誰種葡萄而不吃葡萄呢?誰牧養羊群而不吃羊奶呢?」天主的子民所供應司牧們的任何東西,那就是羊群的奶。這就是我以上所引證保祿宗徒那段話的意義。

雖然保祿宗徒寧願親手勞作,以維持生活,不願從羊身上尋求奶吃,但他說明:他有權利吃羊的奶;因為主曾這樣安排:使宣講福音的人,該藉福音而生活。保祿宗徒聲明:其他的使徒享用了這項合法得到的權利。但他更勝一籌:自願放棄權利。他沒有要求自己應得的一份,而他人要求的也並非不應該的,只是保祿比別人做的多。他這樣做,也許是為表明自己願作那位撒瑪黎雅人:當他把病人帶到旅店時,說道:「你不論額外花費多少,我回來的時候,要還給你。」

因此,對那不需要吃羊奶的牧者,我們還要多說什麼呢?他們更慈善,或更好說:他們更慷慨地盡好他們施恩行善的職責;他們能夠這樣做,是按他們所能做到的。這些牧者固然應受讚美,其他的也不可予以指責。因為保祿宗徒自己並未要求別人的施捨。可是,他切望他的羊群繁殖多產,而不願牠們不育而缺奶。

(常年期第廿四週星期一)

2011年9月11日 星期日

聖奧思定主教論牧者:我們是基督徒,也是牧者

聖奧思定主教論牧者
我們是基督徒,也是牧者

我們的全部希望在於基督,祂自身就是我們真實的榮耀和救恩,你們不只一次聽過這端道理。因為你們屬於那牧養以色列的牧者的羊群。但因有一些司牧,只願享有司牧的美名,而不願善盡司牧的職責,所以我們要重述天主藉先知向他們所說的話。請你們注意聽,我們也都要戒慎恐懼地聽。

「上主的話傳給我說:人子,你該說預言,攻斥以色列的牧者;向他們講話」。我們剛聽到以上的讀經;因此,我們決意要向諸位說幾句話。如果我們不說我們的事情時,那麼天主自己會來協助我們講真理。因為如果我們說我們自己的事,我們將是牧養自己,而不是牧養羊群的牧者了;反之,如果我們所說的是來自祂,那麼,不論誰說話,都是基督在牧養我們。

「吾主上主這樣說:禍哉以色列的牧者!你們只知道牧養自己。難道牧者不該牧養羊群嗎?」這就是說:牧者不應牧養自己,而應牧養羊群。這便是這些牧者之所以被責為:「只牧養自己,而不牧養羊群」的主要原因。那麼,誰是那牧養自己的牧者呢?保祿宗徒談到他們時曾說:「他們都謀求自己的事,而不尋求耶穌基督的事。」

主賦予我這司牧的職位,不是出於我的功德,而是出於祂的垂愛,祂要我交代的帳目充滿危險。這職務應分兩方面說:一方面我是基督徒,另一方面,我也是司牧。我之所以為基督徒,是為我自己;而我之所以為司牧,乃是為了你們。因為我是基督徒,所以要注意我自己的利益;因為我是司牧,所以要注意你們的利益。

有許多人雖然是基督徒,卻不是司牧;他們沒有重擔,也許更容易、更順利地走到天主臺前。而我呢,我既然是基督徒,就該向天主交出我一生的帳目;同時,我既然是司牧,也該向天主交出我牧職的帳目。

(常年期第廿四主日)

2011年9月3日 星期六

聖額我略一世厄則克耳先知書釋義:我為了愛基督,而完全獻身於宣講祂

聖額我略一世厄則克耳先知書釋義
我為了愛基督,而完全獻身於宣講祂

「人子!我派你作以色列家族的守衛。」要注意,上主所派遣的宣道者,常被視作守衛。一個守衛常站在高處,好能遠眺一切可能發生的事。無論誰站在民眾守衛的崗位上,就該在自己的品德方面站在高處,好能時常警醒,多為民眾服務。

我說這些話,使我多麼痛苦!因為我說話時,正是自打耳光:我的唇舌沒有盡好宣講的職責;我的生活與我所宣講的原則也不符合。

我不否認我的罪過:我看到我的冷淡和疏忽。也許我自己認罪、將在仁慈的法官前、為我獲得寬恕。的確,當我在隱修院時,能控制我的口舌,不說無用的話,使我的心靈幾乎不斷地專注於祈禱。可是,在我背負牧靈之職的重擔之後,我的心靈就再也不能常常收歛了,因為有許多使我操心的事。

教宗聖額我略一世 St Gregory the Great

事實上,我為職責所迫,有時要處理教會的事,有時要處理隱院的事,又多次對某些個人的生活和行為,要加以審斷;有時我還必須負責去處理一些公事;有時對野蠻人的侵襲,不得不憂慮,又害怕惡狼危脅天主所託給我的羊羣。有時我必須為物質的事物操心,為使那些為修院規則所約束的人,不致缺乏援助;有時候,我應安心忍受搶劫的行為;有時候,我該反對他們,以確保愛德。

我的心靈常思慮如此繁重的事務、而致分散、割裂,如何我才能收心,以便完全注意宣講,而不放棄宣講的天職呢?然而由於我地位的關係,我必須多次與世俗人交往,有時我對管制口舌就有所鬆懈。因為,假設我常太嚴格持守講話的規則,我知道:那些較軟弱的人要遠離我而去,而我永遠不能吸引他們達到目的,一如我所希求的;因此,我多次耐心地聽他們的閒話。但是我本人也是軟弱的,因而逐漸加入了他們的閒話:我也開始說那些我先前所不甘願聽的話。而且,我起初所厭惡的事,最後自己却認為是一種樂趣。

那麼我是誰?我是一個怎樣的守衛呢?我還躺在那軟弱的山谷裏,而沒有站在工作的山頂上。但那人類的造主與救主是全能的,雖然我不配,祂竟然賜我度崇高的生活,使我的宣講產生實效。我為了對祂的愛,而完全獻身於宣講祂。

(9月3日.大聖額我略教宗紀念)

2011年9月2日 星期五

憶念梵二:積極參與禮儀慶典(三)

憶念梵二:積極參與禮儀慶典(三)     恩保德

「這種全體民眾完整而主動的參與,在整頓培養禮儀時,是必須極端注重的。」(禮儀憲章14)

在決定那些禮節及經文需要革新或如何革新時,梵二廣泛地利用這一準則。現就彌撒的禮儀改革舉出相關例子:

「修訂彌撒禮典時,務必使每一部分的特點及其彼此之間的聯繫,清楚表現出來,並使信友更容易虔誠而主動地參與。因此,只要確切保存其基本要素,禮節要簡化;歷代所作的重複或無用的增添,應該除去;某些年久失用的部分,如果適宜或需要,應該按照教父們的原始傳統,恢復起來。」(禮儀憲章50)

一九六九年四月三日,教宗保祿六世頒布的《新彌撒規程》(Novus Ordo Missae),忠實地跟隨《禮儀憲章》所定而編纂。現隨彌撒之程序觀察,教會如何改革特倫多彌撒:

進堂式的簡化是為彰顯全體會眾的參與。信眾詠唱進堂詠完畢,主祭已步至祭台前。主祭不須如特倫多彌撒所定,站在祭台下背誦對經:「我將奔赴上主的祭台前……」繼而是聖詠第四十二篇,然後主祭步上祭台,在祭台前獨自誦讀進堂詠。

在特倫多彌撒中,懺悔經需背誦多次,首先是由主祭背:「我向全能的天主……。」然後輔祭再背一次;但在新彌撒,進堂詠和懺悔經都是主祭和會眾一同的誦讀。

特倫多彌撒的集禱經可能有兩至三篇,而新彌撒只有一篇。新彌撒的集禱經亦用以結束進堂式及準備會眾的心靈去聆聽天主的聖言。這是簡化禮節的另一實例。

如上所述,進堂式的簡化不但使信友能完整地、有意識地、主動地參與禮儀慶典,也保留禮節的本質。

特倫多彌撒分成兩部份:為慕道者的彌撒和為信友的彌撒。彌撒的這兩個主要部份不易釐清,因而令信友對禮儀的參與是被動的。當時的歐洲,其實已無成人慕道者,因為很多人在嬰兒時已接受洗禮。成人的入門禮是由梵二推展的。

梵二的教長們以牧者之心寫道:

「組成彌撒的兩個部分,即聖道禮儀與聖祭禮儀,彼此嚴密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敬禮行動。因此,神聖會議懇勸牧靈人員,在教授要理時,務必用心訓導信友參加完整的彌撒,尤其在主日及法定慶節。」(禮儀憲章56)

現在,教導信友有關彌撒的兩個部份已較前容易:「彌撒的兩個部份,組成一個整體的敬禮行動。」信友藉著聖言的餐桌(聖道禮)及聖體的餐桌(聖祭禮)獲得滋養。

特倫多彌撒《讀經集》內的讀經極少,據統計彌撒選用的讀經,舊約只佔百分之一,而新約則佔百分之十六點五。由於常年的讀經是以一年為週期,因此每年都重複讀著相同的讀經。天主教徒不太熟悉聖經,所以梵二強調:「為給信友們準備更豐盛的天主言語的餐桌,應該敞開聖經的寶庫,以便使教友們,在規定的年限內,能夠讀到聖經的重要部份。」(禮儀憲章51)

貧瘠的餐點被豐富的盛宴取代。四篇主日讀經(讀經一選自舊約、答唱詠選自聖詠、讀經二選自新約、福音)以三年為一循環,而平日讀經以兩年為一循環這妥善的編排,幫助信友明白及參與天主的救恩史;這救恩史在耶穌的苦難、死亡、復活及升天的逾越奧跡中達致高峰。教宗保祿六世於一九六九年修訂的《羅馬感恩祭讀經》可說是彌撒禮儀革新的寶石。雖然某些聖經學者曾指出其中的瑕疵,但信友卻普遍接受。該書現已成為其他基督教教會選擇讀經的基礎。

此外,另一值得鼓舞的改革是准許平信徒讀經員於彌撒中,在至聖所的讀經台,以當地的語言宣讀聖經。在梵二的所有文件中,「平信徒」這名稱包括了男性和女性。讀經員,無論男或女,都是在履行真正的禮儀職務(禮儀憲章29)。值得一提的是:教宗庇護十世在一九零三年頒布的《關注的事件中》(Tra le sollecitudini)通諭中,推介平信徒積極參與禮儀(actuosa partecipatio),但禁止女性,包括修女及初學生,在讀經台讀經,或參加聖詠團,因為這些職務只專為男士而設。

為使信友能有效地參與禮儀,信友的持續培育是必要的。講道及普通的轉求(信友禱文)是「某些年久失用的部分,如果適宜或需要,應該按照教父們的原始傳統,恢復起來」(禮儀憲章50)的例子。

「講道是禮儀的一部分,極應推重,藉以遵照禮儀年的進展,從聖經中發揮信德的奧蹟和基督化的生活原則;並且,在民眾聚會的主日及法定慶節彌撒內 ,無重大理由,不得略去講道。」(禮儀憲章52)

「福音及講道之後的『公共禱詞』或『信友禱詞』,應該恢復,尤其是在主日及法定慶節;以便使民眾參加,為聖教會、為國家的長官、為遭受各種困難者、為整個人類及全世界的得救而祈禱。」(禮儀憲章53)

(系列之十六)

(原載公教報2011年9月4日)

2011年9月1日 星期四

憶念梵二:積極參與禮儀慶典(二)

憶念梵二:積極參與禮儀慶典(二)     恩保德

為何「所有信友,完整地、有意識地、主動地參與禮儀」(禮儀憲章14)如此重要?

梵二提出了兩個原因:首先,「因為這是禮儀本質的要求」。在禮儀中,藉著可見的標記,耶穌基督延續祂聖化人及光榮天主的工作。「基督子民儘可能容易理解,並能完整地、主動地、以團體形式參與典禮。」(禮儀憲章21)此外,「基督信眾藉洗禮而獲得的權利和義務,他們原是『特選的種族、王家的司祭、聖潔的國民、獲救的民族』(伯前2:9,參閱2:4-5)。」(禮儀憲章14)

司鐸藉聖秩聖事獲得主持感恩祭的權利和義務,而信友則藉聖洗而獲得積極參與感恩祭的權利和義務。

在此,我希望重拾我個人的兩則回憶。我年輕時(數十年前),我在歐洲,我還記憶猶新,每當一位勇敢的琴師在彌撒中開始演奏一首流行的意大利聖歌時,即時會感到人心雷動,人人都立即加入詠唱(只有司鐸一人被限制要用「官方語言」--拉丁文詠唱)。當時,我感到大家的共同信仰,大家都喜樂地一齊慶祝。相反,就算是意大利人耳熟能詳的額我略聖詠,也無法成為大眾流行的聖歌。

除此之外,我還記得我在香港初次嘗試進行禮儀革新時,我在彌撒中用廣東話唱了一首短短的聖歌,而那聖堂的聖詠團傳統上是唱額我略聖詠和拉丁文聖歌的,偶爾他們也會唱英文的聖歌。這次試驗簡直是一大災難。聖詠團感到自己被羞辱,許多人感到大惑不解而離開聖堂……這廣東話歌曲類似流行的廣東小調,或好像「唱大戲」,令他們困惑。可是,在四十年後,情況剛好相反。大多數香港天主教徒已視廣東話聖歌為他們的傳統表達信仰方式,亦是有助信友團體參與禮儀的工具。在主日感恩祭中,每當我以廣東話唱天主經時,我感到我與中國教會的深邃共融,我是屬於中國天主教會的。雖然廣東話並不是我的母語,而拉丁文在某程度上是,但就算在主日感恩祭中以拉丁文唱天主經,我也無法有相同的感受。問題不在於聖歌的藝術價值,而是因為這類聖歌所表達出參與者的共同意願。

(系列之十五)

(原載公教報2011年8月28日)

憶念梵二:積極參與禮儀慶典(一)

憶念梵二:積極參與禮儀慶典(一)     恩保德

在歐洲,禮儀運動呼籲信友積極參與禮儀慶典,並向信友推介以他們的語言編纂的彌撒經書,讓他們在彌撒中明白司鐸所誦念的拉丁文。彌撒經書真是非常實用的工具。雖然當時仍未算是團體式的參與,不過,已比前跨出一大步。一九零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教宗庇護十世頒布的《關注的事件中》(Tra le sollecitudini)通諭中,論述信友參與禮儀時,用了一個非常引入注目的詞句:「actuosa partecipatio」(積極參與)。禮儀運動即以此作為標誌。梵二的教長們也接納這一概念,並在整份《禮儀憲章》中清晰地表達出來:「全體民眾完整而主動的參與」(禮儀憲章14),「基督子民儘可能容易理解,並能完整地、主動地、以團體形式參與典禮」(禮儀憲章21),「所有信友,完整地、有意識地、主動地參與禮儀」(禮儀憲章14),「深深體會奧蹟,有意識地、虔誠地、主動地參與神聖活動」(禮儀憲章48),「在內心外表,都能主動參與」(禮儀憲章19)等。

梵二多番指出信友積極參與禮儀的重要;信友積極參與禮儀亦成了禮儀革新的準則。

「這種全體民眾完整而主動的參與,在整頓培養禮儀時,是必須極端注重的,因為禮儀是信友汲取真正基督精神的首要泉源;所以,牧靈者在其全部牧靈活動中,必須以適當的教育方法,用心去追求。」(禮儀憲章14)

令信友積極主動參與感恩祭是非常費力卻是必要的牧民工作,更是牧靈者的持久工作。基督徒禮儀並不僅是遵從一些指定經文或姿勢,伴以訓練有素聖詠團唱出額我略聖詠的儀式。司鐸們首要的任務就是訓練信友積極主動且有效地參與禮儀。

「牧靈者應以勤奮、耐心,關照信友的禮儀訓練,並比照其年齡、身份、職業和宗教知識程度,使在內心外表,都能主動參與。牧靈者這樣作,正是作到了忠實的分施天主奧蹟的重要工作之一。此外,他們在這件事上,不僅應以言語,而且應以榜樣,領導自己的羊群。」(禮儀憲章19)

梵二的教長們都是主所託付領導祂羊群的牧人(請謹記參與梵二的主教多是教區主教,其實職是服務各自的教區),他們真正了解在其教區內各堂區的牧民問題,因此,他們常以牧者之心,在他們的文件中,提出可行而有效的方法去達成革新的目標。

「為促進主動參與,應該推行群眾的歡呼、回答、詠頌、對經、歌唱,以及身體的動作、姿態。在適當的時間,也要保持嚴肅的靜默。」(禮儀憲章30)

多個世紀以來,在歐洲,甚至是歐洲傳教士所到之處,因著這些傳教士所帶的家鄉傳統,信友參與彌撒的態度都是相當被動的。對那些終日勞碌,很想在主日到聖堂去享受片刻安穩寧靜的信友,禮儀革新定是他們一大挑戰。他們感到新的彌撒要求多多,與一大群人用當地的語言一起唱歌,一起聆聽聖言,令他們感到尷尬。他們被迫離自己的私人角落,被迫與團體一起背負共有的責任。數十年來,他們已習慣在沒有團體的束縛下「望彌撒」。「望彌撒」或「聽彌撒」驟變成為團體的慶典。若要幫助信友成為團體慶典中的一員,新的禮儀培育是必須的,新的靈修也是必要的。

值得一提的是:梵二的教長們在大大小小的會議中,經過艱苦激烈的辯論,《禮儀憲章》才得以誕生。讓我們看看就《禮儀憲章》第二章(論至聖聖體奧蹟)及第三章(論其他聖事及聖儀)的投票情況。決議須得到三分之二票數才得以通過。梵二的教長們可以投贊成票(placet)、或贊成不過有保留(placet iuxta modum)、或反對票(non placet)。一九六三年十月十四日,教長們須投票表決《禮儀憲章》第二章。當時出席的人數是二千二百四十二人,三分之二票數應該是一千四百九十五。投票結果是:贊成的有一千四百一十七人,贊成不過有保留的有七百八十一人,反對的有三十六人,還有八票作廢。贊成的不超過三分之二,於是第二章須要再次討論及重寫。一九六三年十月十八日是決議第三章的日期。二千二百四十二人中,一千零三十人投贊成票,一千零五十四人贊成不過有保留,三十人反對,三票作廢,又一次不超過三分二票,第三章不被通過。整份《禮儀憲章》的最終決議是在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四日,二千一百四十七票贊成,四票反對。這是天主教會真正負責任,即所謂共治精神(collegiality)的一個令人驚訝的例子。全球主教與羅馬主教--教宗重新團結,謀求共識,成就《禮儀憲章》,使之成為拉丁禮革新的領導力量。

(系列之十四)

(原載公教報2011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