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日 星期一

憶念梵二:禮儀是甚麼?(一)

憶念梵二:禮儀是甚麼?(一)   恩保德

明年是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召開五十周年,協助香港教會禮儀改革的恩保德神父為本報撰寫系列,探討禮儀精神--編者

  「禮儀」(Liturgy)一詞極容易令人誤以為是「禮節」(rituals)或「慶典」(ceremonies),此一混淆會使人曲解「禮儀」的意義;同時亦引起爭議,甚至是痛苦的分裂。

  在討論禮儀革新如何實施之前,梵二對禮儀的神學概念提供了簡單而富綜合性的概要:「整頓及發揚禮儀的總則」在使人了解「禮儀的本質及其在教會生活中的重要性」等。

  當我一開始學習「禮儀」時,我便愛上了「禮儀神學」(theology of liturgy)一詞;「禮儀」有其神學的層面。若缺乏此神學層面,「禮儀」便有流落為「神聖的禮節」(sacred ritual)的危險,只是以「神聖態度」達致「神聖效果」的儀式;就如某些宗教的祈禱功效就在於背誦經文時的準確度。禮儀成了慶禮主持人的業務。「禮儀神學」指出基督徒禮儀不是慶祝「神聖」,而是生活的天主,那「唯一至聖者」的慶典。這一點為基督徒禮儀的本質及其效果散發新的光彩。

  在基督徒神學的歷史中,教義神學如何在最早期已發展出來是值得我們注意的。其發展的目的主要是為推廣、保衛和解釋基督徒教義及教義與信仰的關係。教義神學為教會生活及其教導是相當重要的。

  可是,當時是沒有禮儀神學去解釋基督徒信仰需要禮儀的原因。所有為信徒的禮儀培育而工作的人都曾被問到:「為甚麼要改變這禮節或那禮節?」不過,詢問「為何有這麼多慶典或禮節?」的人居多!當梵二召開以後,一套禮儀神學已由禮儀運動發展得相當成熟,而梵二亦用之於其文件中。

  《禮儀憲章》解答了有關「禮儀問題」(liturgical question)(為何有禮節)及「禮儀革新」(liturgical reform)(為何改革現存的禮節)等。有關「禮儀問題」及「禮儀革新」雖然是相關的,但卻是兩個不同的論題,所以必須分別討論。

  《禮儀憲章》第七條清楚描述基督徒禮儀;並以不同的角度描述:

(i) 耶穌臨在於禮儀中
  《禮儀憲章》第七條開宗明義指出耶穌基督為了延續祂的救贖工程,祂常臨在於禮儀中,並藉著特定的「標記」表現出來:

  「『為完成此大業』--分施或通傳祂的救恩工程,基督常與祂的教會同在,尤其臨在於禮儀行動中。如此,祂臨在彌撒聖祭中,臨在司祭身上,『祂曾在十字架上永遠地奉獻了自己,而今祂仍藉著司祭的職務親作奉獻』;而祂在感恩祭餅酒形下的臨在,更達致極點。祂又以其德能臨在聖事內,因而無論是誰付洗,實為基督親自付洗。祂臨在自己的言語中,因而在教會內恭讀聖經,實為基督親自發言。最後,教會在祈禱及歌頌時,祂也臨在其間,正如祂所許諾的:『哪裏有兩個或三個人,因我的名字聚在一起,我就在他們中間』(瑪18:20)。」(禮儀憲章7)

(待續.系列之四)

(原載公教報2011年6月12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